工程機械以昆明球墨鑄鐵管提質為關鍵
當前我國經濟態勢整體低迷,工程機械行業作為中國裝備制造的一個重要分支,也依然處于低位運行的狀態。據悉,今年上半年18家工程機械及重點零部件上市公司完成營業收入500.09億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億元下降了29.31%;18家工程機械及重點零部件上市公司完成營業收入500.09億元,同比下降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整體虧損5.9億元,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億元,同比下降114.89%。為了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實現制造大國到強國的轉變,要求工程機械行業要進一步提高產品銷售的技術附加值,轉變目前的不利局面。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會給中國工程機械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成為了業內焦點。
創新是驅動,近幾年,國家各項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產業鏈的逐步完善給低迷期的行業渡過難關增加了信心。業內企業也抓住行業下行的陣痛期,開始修煉內功提升技術水平。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優勢地位明顯,工程機械產品自給率大大提升;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球化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預計2015年出口為2010年103.4億美元的近2倍,11家工程機械企業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行列;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2010~2014年行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并有百余項產品獲中國機械工業及省部級科技獎。
提質是關鍵,據悉,2015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行榜上,11家中國企業的營業利潤僅相當于6家美國企業的8%,但總資產卻相當于后者的一半多。如果和日本企業比較一下,結果更是驚人。11家中國企業的利潤相當于11家日本企業的11%,但中國企業的總資產卻是日本企業的1.2倍。我國雖然是工程機械使用和制造大國,但是產品含金量同國外同類產品依然存在差距,提質增效是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高質量的產品是兩化融合要點,只有優質制造基礎支撐才能托起上層高端裝備的發展。 |